首頁 地理薈萃

醉人的南京紫金山秋色(圖)

2021-09-27 19:43 國家旅游地理

摘要:國家旅游地理江蘇南京9月27日訊(通訊員 梁鳳英)尋美,是我的工作職責,最近我真的愛上了一座城,她就是南京。

國家旅游地理江蘇南京9月27日訊(通訊員 梁鳳英)尋美,是我的工作職責,最近我真的愛上了一座城,她就是南京。南京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我是被她的美麗而神秘所吸引,這座城市確實耐人尋味,厚重的明城墻,見證著王朝時代的興衰榮辱,也經歷了戰(zhàn)火連天的生死浩劫,還有江南貢院、烏衣巷口、提花云錦、古剎雞鳴寺……太多的名勝古跡,把我們還原成歷史車輪前的懵懂孩童,總有探索不完的更多神秘。歷史印跡的震撼之外,這里蜿蜒的秦淮河、寬闊的綠化帶,古老的梧桐樹,滿城的桂花香,都散發(fā)著她的獨特魅力。除了站在高樓林立的樓上可觀大美南京全貌,南京的其它觀景臺也挺多,如閱江樓、明城墻、紫金山等等都可以……百年建筑和名勝景點盡收眼底,宛若在“天境”之上一覽南京!

紫金山秋色

紫金山又名鐘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中山門外,它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并享有“金陵毓秀”的美譽,是南京名勝古跡薈萃之地。紫金山主峰海拔448.9米,周圍約30公里,三峰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其山勢險峻、蜿蜒如龍,早在三國與漢朝就極負盛名。紫金山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國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態(tài)休閑文化、佛教文化”系列于一山之中,是為“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

紫金山周圍名勝古跡甚多,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等;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愷何香凝墓等;東有靈谷寺,鄧演達墓等;山北有明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一場暴雨后的南京城,空氣尤其顯得清新和濕潤,天空也藍色了很多,身臨其中閑趣無窮。徒步,一定要走最美的路線。從板倉村登山口,這里有著最壯觀的竹海,中間道登山,走在石條臺階上,穿越山石樹林,茂密的林間山道讓人愉悅。一條通向山頂的石階路很美,山頂公園到啦!這里是北線櫻駝村登山道到達處。山頂公園風光一覽。一覽眾山小。頭陀嶺景區(qū)檢票口對面就是山頂公園華泰索道口,秋天登頂欣賞的就是大地一片五彩繽紛的景象,有綠,有黃,有紅,有橙,真是讓人心情舒暢!紫金山頭陀嶺主嶺,海拔443米,全南京最高處。

大美紫金山山林,下山路上的第一個三岔路口,可以去往兩個方向:一個就是范鴻仙墓方向,經過中馬腰、永慕廬、東馬腰,到達范鴻仙墓,然后從紫金山的東向仙林大道處下山;另一個就是返回到西馬腰,也就是西馬腰登山道的右側道,可以到達白馬公園和太平門。1999年發(fā)現的鐘山建筑遺址位于頭陀嶺主嶺南麓,被認為是南朝時期所建的國家北郊壇遺存,占地2萬多平方。一片金黃的山林,墨綠的山石,還有彎曲的山道……..

讓人萬世敬仰的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qū)內,堪稱融建筑藝術及壯美于一體的“中華第一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筑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風格。中山陵各建筑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且均為建筑名家之杰作,色調和諧統(tǒng)一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蓄含深刻歷史意蘊,又有宏偉氣勢及美倫外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可謂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之精華,溶自然與人文和諧于一體。

中山陵墓道堪為另一奇觀。墓道由博愛坊至陵門,全長440米,寬36米,分辟三道,中間為鋼筋水泥路面,左右兩條道路,植檜柏各二行。墓道石階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牌坊、陵門、碑亭、祭堂有機地連接在一起。中山陵的設計者和建筑者獨具匠心,巧妙地把392級石階分成10段,這種布局由下向上仰視,只見臺階而不見平臺,但從上向下俯視,只見平臺而不見臺階。墓道雖然陡勢雄偉,但由于石階之間距離較小且很平緩,拾階而上感覺非常輕松舒適。在墓道兩側之間,由南相北,對稱地排列了五對長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檜柏對稱地種植在每一對花池里,緊緊地護衛(wèi)在中道兩側,顯得高潔峻拔,氣勢雄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死后如何才能為大?裝殮入棺、入土為安,當為第一要務,這也是對死者最起碼的尊敬;而歸宿陵寢而后受后人敬仰,當為人生之最后的終極愿望,歷史上的圣人、偉人、豪杰、貴胄更是莫不如此。孫中山生前為革命歷盡坎坷、苦心奮斗,但身后能座擁有此尊貴山水和壯美無比之福地,受億萬人敬仰,當真為終極圓滿了!

金秋紫金山又現“最美項鏈”

從天空鳥瞰紫金山,您會發(fā)現有一條世間無比美麗的天然鉆石“項鏈”懸掛在美齡宮上。美齡宮是民國時期的總統(tǒng)官邸,它的原名“小紅山官邸”,是一座兩層樓,位于中山門外明孝陵四方城以東200米處南側的小紅山上,建于1931年,占地120畝,當時是由南京市政府設計建造。當時建造這座房屋是作為主席(即林森)官邸。迨至房屋落成,林森已不是主席了,所以林森終未遷居于此??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從重慶遷回南京,把屋維修一新,擬作總統(tǒng)官邸,由于附屬設施不足,四周缺少樹木,孤矗顯露,一直沒派上用場,1947年10月大廳改名“凱歌堂”蔣介石和宋美齡常來此休息和住宿。 二樓東首是宋美齡的臥室。室內陳放著宋美齡當年的物品,人們俗稱此建筑為美齡館。

來到美齡宮,您會發(fā)現,這個主體建筑是一座重檐山式宮殿,頂覆綠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著1000多只鳳凰,為中國國內首次發(fā)現。整座建筑富麗堂皇,內部裝飾奢侈豪華。四周林木藏盛,終年百花飄香。汽車可直抵宮門,樓底層為接待室、秘書辦公室等,二樓西邊是會客室、起居室,東邊是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臥室。室內陳設均按原樣布置。

美齡宮建筑中外合璧,典雅壯觀。2001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家級文物單位。時隔八十多年,當筆者走進美齡宮,仔細看各個房間的陳設,仍能感覺到當年的富麗和女主人的雅致。主臥室的地上鋪著紫紅色地毯,三扇4米多高的落地窗使室內光線充足,衣櫥、梳妝臺、花架、茶幾等紅木家具十分考究。窗前的書桌上擺著一幅宋美齡年輕時的大幅照片。只見畫中人穿一件碎花立領中裝,一朵劉海松松地搭在聰慧的額前,果敢的嘴角帶著淺淺的笑容,而美麗的眉眼卻分明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哀愁??梢韵胂?,宋美齡曾在這個屋內起居飲食,打理一切的情景。可如今,物尤新,人已逝。只是不知道她晚年在美國時,是否還能偶爾記起她在這里曾度過的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明孝陵秋色美如畫

南京的明孝陵,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周邊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劃入世界遺產保護范圍。

明孝陵神道的位于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主要路段是“石像路”與“翁仲路”,長約800米。明孝陵神道與前朝帝王陵墓神道有明顯的不同。明代之前的神道短且直,而明孝陵神道蜿蜒曲折,環(huán)繞建有三國時代孫權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似北斗七星。南京的秋天來臨,秋色也逐漸濃起來。筆者最近漫步在明孝陵石像路(神道)感受到濃濃的秋意,金黃色的樹葉隨風輕飄,真是美麗之極。明孝陵神道由東向西北延伸,神道的東段,路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吉祥的寓意。傳說朱元璋說孫權是條好漢,要讓他給自己守墓,所以沒有遷走孫權的陵墓。

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它既是皇權的象征,又起到鎮(zhèn)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種神獸,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觸有罪的人;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zhèn)四方;大象是獸中巨物,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wěn)固;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即麟、龜、龍、鳳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江山的重要坐騎。明孝陵神道的 6 種石獸中,以象為最大,重達 80 噸,當時為了將這些石獸運抵明孝陵,冬季時,在路面上灑水結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滾軸,一路上用人力推滾的辦法來完成運輸任務。這段神道全長615米。石獸的盡頭,神道折向正北,至欞星門,長250米。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云龍紋。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則置于神道中間,這也是朱元璋的獨特之處。石望柱之后是東西相對而立的翁仲,有武將、文臣各2對,共8尊,高各為3.18米。

金秋拍客

金秋拍客

靈谷寺塔鳥瞰秋色

靈谷寺塔鳥瞰秋色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秋色

明孝陵秋色

明孝陵神道

明孝陵神道

南京玄武湖公園的秋色

南京玄武湖公園的秋色

南京紫金山“最美項鏈”

南京紫金山“最美項鏈”

南京紫金山索道

南京紫金山索道

鳥瞰南京

鳥瞰南京

拍照的女孩

拍照的女孩

秋日石象路上

秋日石象路上

秋雨中的石象

秋雨中的石象

神道留影

神道留影

五彩秋色紫金山

五彩秋色紫金山

小拍客

小拍客

中山陵

中山陵

鐘山風景區(qū)東入口

鐘山風景區(qū)東入口

鐘山秋色-靈谷寺

鐘山秋色--靈谷寺

紫金山秋日游人

紫金山秋日游人

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之宮--美齡宮

紫金之宮--美齡宮

責任編輯:吉中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