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原創(chuàng)速遞

四川樂山三大非遺生產(chǎn)性保護項目

2013-06-14 08:44

摘要:宋筆,又名中國宋筆。樂山古稱嘉州,相傳嘉州凌云山(即大佛寺)新建一亭,當時正值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在此游覽,寺僧拿來當?shù)刂乒P藝人特制的一支“妙筆換群鵝”大抓筆,請?zhí)K東坡給亭子題名,蘇東坡興致勃勃,題了端莊豪放的“清音亭”三個大字。后來北

  國家旅游地理 四川樂山6月14日訊(劉平)
 

  千年宋筆

  因蘇東坡用過而得名
 

  宋筆,又名中國宋筆。樂山古稱嘉州,相傳嘉州凌云山(即大佛寺)新建一亭,當時正值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在此游覽,寺僧拿來當?shù)刂乒P藝人特制的一支“妙筆換群鵝”大抓筆,請?zhí)K東坡給亭子題名,蘇東坡興致勃勃,題了端莊豪放的“清音亭”三個大字。后來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也到嘉州游覽,用同一種大抓筆寫下“中流砥柱”四個大字。時人將這四個大字銘刻于烏尤山峭壁上,至今仍完好無損。自此之后,“妙筆換群鵝”抓筆成為嘉州有名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后人稱之“宋筆”,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夾江竹紙

  曾與安徽宣紙同被譽為“國之二寶”
 

  夾江多竹,水流清澈,造紙條件得天獨厚,自古就有“蜀紙之鄉(xiāng)”的美譽。始于唐代的夾江紙,在清初逐漸繁盛,康熙年間被御批為“貢紙”,乾隆年間被欽定為“文闈卷紙”。抗戰(zhàn)時期,夾江成為大后方紙張的重要供應基地,為抗戰(zhàn)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曾先后兩次來到夾江縣馬村鄉(xiāng),與紙農(nóng)共同研制出“蜀箋”、“蓮花箋”、“大風堂”專用書畫紙,因其浸潤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極佳,在民國書畫界風行一時,與安徽宣紙同被譽為“國之二寶”。
 

  夾江年畫

  四川三大年畫之一
 

  夾江年畫與綿竹年畫、梁平年畫并稱“四川三大年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夾江年畫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代萬歷、天啟年間,借助夾江造紙的便利條件,到乾隆年間有夾江“董大興榮”、“李宏發(fā)號”等號鋪專制印繪作坊,到同治、光緒年時已相當發(fā)達。民國時期,當?shù)氐赇伵c作坊達到幾十家,木刻門神年畫與其它年畫內(nèi)容近百種。夾江年畫除了滿足周邊地區(qū)的需求,還遠銷湖廣、云貴及東南亞。至清末民初,夾江年畫年銷量最大時,超過了1000萬份。僅“董大興榮”一家作坊,年制作銷售年畫就有幾十萬份。解放后,夾江年畫曾一度衰落,上世紀八十年代,當?shù)丶訌妼A江年畫的搶救和保護。2008年,夾江年畫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三江都市報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