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一個村3處“國寶” 楊灣古村將首度“大修”
摘要:堪稱“傳奇”的楊灣古村,是江南地區(qū)明清時期民居風貌的“天然博物館”。然而受江南氣候、自然風化等原因影響,千年古村也處在風雨飄搖中。然而記者昨天從吳中區(qū)東山鎮(zhèn)獲悉,這顆江南“明珠”即將迎來“新生”———楊灣古村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正式落成,而
國家旅游地理 江蘇蘇州5月25日訊(記者 沈紅娣) 堪稱“傳奇”的楊灣古村,是江南地區(qū)明清時期民居風貌的“天然博物館”。然而受江南氣候、自然風化等原因影響,千年古村也處在風雨飄搖中。然而記者昨天從吳中區(qū)東山鎮(zhèn)獲悉,這顆江南“明珠”即將迎來“新生”———楊灣古村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正式落成,而通過論證的《蘇州市東山鎮(zhèn)楊灣古村落保護與建設規(guī)劃》 即將全面啟動,眼下項目已完成前期走訪調查等內容,進入緊張的施工前期準備階段,預計年內正式開工建設。
一個村落擁有3處“國寶”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其重大歷史價值或極高的藝術、科學價值,被稱為“國寶”。目前全國只有2348處這樣的寶貝。然而蘇州有座古老山村,卻坐擁3處“國寶”,每一處都是一段傳奇。而且從元朝到現在,各時期的建筑都能看得到。
楊灣古街始建于宋室南遷后,興盛于明、清、民國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一直是東山西南部的主要商埠和水運碼頭,古街全長1461米,兩旁民居林立,高墻四起,古樸而恬靜,街面兩側青石咬口路面均以小青磚側砌鋪設,并有不同花紋,連接著朱家巷、居巷、六扇巷等南北,東西向的街巷28條,明清建筑依街而建。其中,軒轅宮最早建于唐朝初期,以后多次重建或重修。著名建筑學家陳從周教授等考定,現存的軒轅宮正殿,庭柱、檐柱及大部分梁架、斗拱等木結構都是元代遺物;殿內的彩繪構圖簡練,云龍體態(tài)雄渾,體現了早期蘇式彩繪的風格特征。
9公頃核心保護區(qū)中,擁有軒轅宮、明善堂、懷蔭堂等3處全國文保單位及崇本堂、錦星堂、久大堂、純德堂等4處市級文保單位,擁有控保單位57處,境內現保存有29638平米明清古建筑群落,形成以楊灣古街為中心區(qū)域并向左右兩側輻射的歷史街區(qū)。
老宅第12代傳人期盼“被收購”
久大堂是市級文保單位,“藏身”于楊灣古村的一處深巷中。從偏門進入,便是一見到底的長巷。70歲的主人李應時是宅子的第十二代傳人。“一出生起就住在這個宅子里了”,老人正在做午飯,廚房是在古宅邊上搭出來的一小間平房。“足足有2000多平方米,特別是房頂橫梁上的彩繪,每次文物專家來都會嘆為觀止。”一提到房子,老人就禁不住自豪,然而自豪的同時,他卻也頗多無奈。“早些年還能爬到屋頂上去捉漏,現在年紀大了,爬不動,房子損壞得越來越嚴重”。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年久失修后,老宅的許多構件已經殘破不堪了,樓上更早已不住人了。盡管損毀嚴重,然而屋頂橫梁處的木雕圖案生動逼真,特別是彩繪部分歷經了這么多年的風雨后,依舊清晰可辨,“文物專家說,這應該是江南一帶最清楚的彩繪了。”
楊灣村主任黃姜峰告訴記者,根據楊灣古村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楊灣古街沿街兩側有明清古建筑36戶,其中明代建筑8戶,清代建筑28戶,除懷蔭堂、三善堂等三處古建筑外,多屬于私產。而在走訪調查中,部分私人房產持有人愿意被收購或者流轉。此外楊灣古街沿街涉及農戶369戶,其中適合民宿及農家樂的也不少。
古村落修復保護年內啟動
為更好促進老街的保護與發(fā)展,蘇州市規(guī)劃局編制《蘇州市東山鎮(zhèn)楊灣古村落保護與建設規(guī)劃》。2012年,楊灣村成立了楊灣古村保護和發(fā)展管理辦公室,并進一步制定了《詳規(guī)》,編制了《東山楊灣老街環(huán)境整治設計方案》。今年3月,楊灣村委會注冊成立蘇州楊灣古村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眼下他們已進入施工前期準備階段,并將于年內正式動工。
記者獲悉,根據規(guī)劃,修復保護后的古村落將形成三個歷史建筑重點游覽區(qū)、兩個歷史建筑一般游覽區(qū)、一個生態(tài)景觀游覽區(qū)和一條楊灣古街游覽軸。其中三個歷史建筑重點游覽區(qū)為軒轅宮歷史建筑重點游覽區(qū)、明善堂歷史建筑重點游覽區(qū)、懷蔭堂歷史建筑重點游覽區(qū)。同時規(guī)劃建設一個生態(tài)景觀游覽區(qū)。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使環(huán)境整治方案符合相關規(guī)劃的控制要求,項目整治注重延續(xù)楊灣古街傳統(tǒng)建筑風貌,彰顯楊灣古街的整體文化遺存價值。梳理總體布局,整合建筑肌理,在立面改造工程中力求做到“修舊如故”??刂聘脑旖ㄖ捏w量和檐口高度,層數以1-2層為宜,930米的明代古街在地面鋪裝時最大程度保留其原真性,恢復兩側排水明溝,特別是保護古街的生活肌理。/姑蘇晚報
網友評論